阅读历史 |

第41章(1 / 2)

加入书签

可,太子不是已经死了,怎么

周明帝与高国舅面前,清王不敢再细想。

皇上,太子殿下去了两州吗?

周明帝意味不明看了他片刻。

怎么,清王不知道太子在何处?可是太子告诉朕,他在岭南见到了清王身边的人。

清王骇然下跪:皇上,臣确实有派人前去岭南,但臣是为宽太后的心,至于太子是否在岭南,臣确实不知。

母后既然将事情告知于你,就没说朕已经让太子前往岭南调查此事?

并未。

周明帝凝视他良久,道:既没有,二弟起来吧,母后关心舅父朕心里清楚,不会为此事责罚你,不过

周明帝话音一顿,清王的心又提了起来。

既然你的人到了岭南,那太子途中遇刺的事情,你也不知情?

清王大惊失色:臣怎会知道?皇上,那太子没事吧?

太子没事,已在返京途中。

清王长庆幸道:那就好那就好,殿下真是吉人自有天相。

周明帝意有所指:太子没事,有人要有事了。

卫振的事情,你既然也派人去查了,那查到什么没有?

清王说没有,臣知分寸,皇上没在朝堂上提及此事,那便是暂时不想让人知道,臣弟只是不忍母后忧虑,做做样子罢了。

周明帝嗯了声, 对了,太子手中有刺客遗留之物,届时朕会交给宗人府细查,要辛苦清王了。

清王忙道:皇上信任,让臣弟任宗令统管宗人府,查案乃臣的分内之事,不敢言苦。

行刺储君罪大恶极,臣弟定不惜一切代价查出主谋,请皇上放心。

周明帝欣慰笑了:好。

朕也不兜圈子,舅父之事并非遭人冤枉,太子手上已有足够的证据,母后既然让二弟暗中调查此事,二弟是时候跟母后透个底了,也好让她做好心理准备。

臣明白。

嗯,你去吧。

清王看眼从头到尾不发一言的高国舅,应了是,却步告退。

人走了,高国舅再忍不得:皇上,您说太子遇刺,是为了敲打清王,还是真?

周明帝:确有人想行刺太子,不过,太子并未亲自前往岭南,人也未曾受伤,你不必担心。

高国舅松口气。

想到那封折子还有皇上的话,他猜测:皇上,太子是去了辽州吗?

你为何不猜蒙州?

高国舅:殿下行事向来稳妥,辽南王有四万骑兵和十五万步兵,蒙汉王虽也有十几万兵马,但两人行事作风不同,若要各个击破,似乎要先从辽南王处下手。臣猜,蒙汉王世子应该是死在太子之手。

周明帝笑:你猜得不错。

高国舅:不过,臣还有一惑,如果只需杀个人,并不需要殿下亲自前去,殿下是否另有打算?

嗯。周明帝问高国舅:你可知韩忠顺?

高国舅点头:此人是辽南王麾下四等将领。

既然你知道此人,那不用朕再给你解惑了吧?

高国舅沉默半晌,笑了:皇上,臣明白了。

要说辽南王此人确实有领兵之才,手底下的将领也都各有本事。

然而,熊启麟不仅好大喜功,还刚愎自用,他不会任人唯亲,选将领的唯一方式是比武。

按理说能者居之确实是个选拔的好法子,然而他选出了将领,还要让将领们一较高下,再让将领们分个三六九等出来。

越高等级的将领手下的兵,大到军饷小到平日的伙食、衣物都是遥遥领先。

熊启麟本意或许是想激起那些兵的好胜心,然过犹不及。

不说别的,辽州地处大周东北地界,这个时候比京城可冷多了。

熊启麟这样一级级递减下来,韩忠顺手下的六万步兵,听说大冬天光着膀子,整日咸菜配粥。

能不怨声载道吗?

韩忠顺此人爱兵如命,为此与熊启麟闹过多回,闹到最后,熊启麟直接当韩忠顺手下的六万步兵是凑数的,再有比试也都将他们排除在外。

无论韩忠顺如何谏言他都置之不理,将心比心,换做是他,也会忍不了。

这种时候不用耍手段,只要用诚心招揽,韩忠顺必定会动心。

殿下已经在归京途中,那是一切顺利?

周明帝撸撸胡须,笑道:自然顺利。

高国舅笑赞:兵不血刃,甚好。

对了,津州那边如何?

皇上宽心,一切都好。

好。

可不就是走了快一个月的太子殿下

两日前,冰凝郡主本要进宫,却在上马车时不小心崴了脚,进宫就推迟了两日。

今日与冰凝郡主一同进宫的还有定安王。

长公主巾帼不让须眉,太后对长公主还算喜欢,对着冰凝郡主与定安王也和颜悦色。

听说长公主近日身体抱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