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章(2 / 2)

加入书签

难您了。

-

皇后说她心地良善,哀家看也不过如此,行了,你下去吧。

还真周全得让她找不着错处。

配太子,母后觉得如何?

要教训她,还得赶在太子回来之前。

想起太子,太后不可避免想到兄长的事情。

不由得沉下嘴角。

将近十日过去了,也不知道清王派的人见到卫振没有,太子那边又是什么情况。

太后不相信兄长会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去做蠢事。

可是这些日子她总是在想,万一呢。

万一又该如何。

正想着,另一个儿子来了。

见到廉王,太后还是没好脸色。

撸着白狸,太后漫不经心瞟眼廉王:这次来见哀家又是为了什么鸡毛蒜皮的事?

不受亲娘待见,廉王心苦面讪讪。

母后说的哪里话,您因竖儿的事病了一场,儿子心里一直惦记着您,只是儿子教子无方,不敢贸然再到您面前,怕让您更生气,气坏了身子,儿子岂不是更加不孝。

听说母后近些日子身子大好,儿子这才敢进宫探望。末了,小心翼翼问:您消气了吧?

太后这会儿心里挂着事,不耐烦听廉王讲这些好听话。

廉王自小脑子缺了点,心智远不及清王。

忍不住气又是直肠子,心里有几个弯弯绕绕,太后心里明镜似的。

嘴上话就不必说了哀家懒得听,秦竖怎么样了?

廉王虽然不止秦竖一个儿子,但秦竖是他的嫡子,又是长子,再怎么不成器,廉王也偏爱这个儿子。

想起儿子在病床上苦苦哀求,廉王老父亲心不落忍。

估摸着这么多日过去,太后也该消气了,便想将事情办了。

他心里向来藏不了事,忍了这么些天已经够够的。

现在太后主动提起秦竖,正中廉王下怀。

刚才在宫道上,他还琢磨着该怎么将话引到秦竖身上,这下子可算不用愁了。

谢母后关心,大夫说竖儿恢复良好,估摸着再养个十天半个月就能下床。

得知儿臣要进宫探望母后,他还叮嘱我代他向母后问好。

太后哂笑了声,也不说信不信,只嗯了一声,加一句让他好好养着,便不再说话。

母后,儿子还有件事。

太后抬眼看过来,什么事?

关于竖儿的婚事。

太后哼道:你还有脸提起这件事,上次哀家要给他指婚,安国公的女儿,多标志一姑娘,他都不要,白费了哀家为他操的这份心。

母后,您要是将人指给他当侧妃,或是当侍妾,竖儿定会对您感恩戴德,可是世子妃,您又不是不知道竖儿心里喜欢的是谁。

太后拍了下桌子,怒道:胡说八道什么,安国公是跟着皇上南征北战过的老臣,堂堂一个国公爷的女儿,怎么让人家当侧妃?

多大的人了,孩子都到娶妻生子的年纪,说话还如此不知轻重,也不怕得罪人。

廉王万般无奈:母后,您说的没错,可这种事情竖儿自己不愿,牛不喝水强按头岂不是要闹出更大的笑话?

所以你是什么意思?

廉王发话让殿内伺候的人都下去。

众人去看太后,太后微微点头。

人走了,廉王说话也放开了。

儿子以为,既然竖儿死活绕不过弯,与其让他天天因此生事,还不如成全他。

穆霜吟是丞相千金,又是皇上钦封的郡主,给竖儿当世子妃,倒也配得上,所以儿子想请母后为二人指婚。

太后蹙眉:指婚?剃头担子一头热有什么用?她要是愿意,也不会屡次让竖儿丢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