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12章(1 / 2)

加入书签

他不能容忍公西仇这样的当!王!夫!

“……元良是收到高国情报才发愁?”

祈善思绪戛然而止:“高国?”

沈棠将一封奏折翻出来。

这份奏折留中不发。

祈善翻开一目十行看了下来,这才知道主公为何误会,他压下心中讪讪尴尬情绪,一扫先前的纷杂念头:“……秦公肃,还真是个记仇的,不过隐忍到现在才动手……”

“此刻挑起高国内乱也是迫不得已……”沈棠见他看完奏折,这才收回来合上,叹气着丢到桌案,眼不见心不烦,“跟吴昭德走到这一步,我也不想。但,谁让高国朝堂不少官员都倾向于这个节骨眼对我们动兵……特别是天海一系的世家官员!当年在河尹问题摆他们一道,逼迫高国将都城建在别处,严重损伤他们利益,也将这一派系官员彻底得罪……”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更何况如今也才过去五年。

若能趁着沈棠忙于应对北漠的功夫,将河尹拿下来,天海一系的损失就能得到极大的弥补。吴贤也知道他们的打算,可他不准备背刺,不情愿。谁让沈棠是跟北漠开战?

以往西北诸国对待北漠都是“哪怕有天大的恩怨也要先清算北漠”,吴贤要是敢开这道口子,日后的名声怕是遗臭万年。

除非,吴贤背刺沈棠还能收拾北漠。

这种情况,沈棠就自认倒霉吧。

根据线报来看,吴贤态度松动了。

高国境内局势缩紧。

尽管沈棠早就防范着吴贤,但看到这封奏折,仍不免心寒,所以她对秦礼的小动作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封奏折留中不发。

她自嘲道:“质疑郑乔,理解郑乔,成为郑乔。挑拨敌方内部大乱缺德但有用。”

祈善瞧着也心疼:“这不怪主上。”

一切都是吴贤的错。

他的名字真是没有取错。

无贤,无德,如今连是非大义都不分。

这一切从他失去赵奉就有预兆。

失去赵大义,失去大义,冥冥中有定数。

高国内乱,二子逼宫,手足父子相残。

这一切都发生在一旬之前。

高国内部捂得再紧也走漏了风声。

听说,吴贤已经连续三日罢朝没有见人。

沈棠本以为高国自此安分一阵子,不再打自个儿老巢的主意,毕竟正常情况下,这种程度的风波丑闻没个月停歇不了。

孰料,隔天就收到一封加急密报——

河尹要隘遭袭击。

要隘没破,被守住了。

赵奉被人偷袭,气得不行,第二日高国这边退兵,他就派遣使者过问,要高国这边给一个交代,高国的答复让赵奉险些气炸。

“倒打一耙,这完全就是倒打一耙!”

赵奉一把撕了高国书信。

说书信也不尽然。

这封回复是城墙下射上来的。

连同一块儿射来的,还有一颗头颅。

头颅的主人是赵奉派出去的使者。

虽说“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就是一句场面屁话,但也没几个真敢杀使者的——因为这一刀子下去就只有一个信号——

谈个屁,不死不休!

谁又能保证没有风水轮流转的一天?

自己将事情做绝,难保日后同样处境不会落自己头顶。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赵奉这边收到的却是一颗头颅。

头颅面上还残留着惊惧震惊之色。

无贤,失礼,失义,失子(上)

赵奉看着血肉模糊的使者首级。

尽管表情不多,但胸口剧烈起伏泄露了真实情绪。众人鸦雀无声,厅内落针可闻。

原先想劝说理智的谋士也绝望闭上眼。

但凡是个脑子正常的,都能看出这事透着点怪异,以吴贤的脾性,他的野心再怎么大,再怎么想背刺以前的盟友,他也不会不给自己留一点儿余地!斩杀使者干得太绝!

很难说没人从中作梗,挑唆康高两国。

只是,现在说啥都晚了。

自家派遣的使者被割首斩杀都能息事宁人,这让一大票在北漠战场作战的兵将心里怎么想?让因为开战而人心浮动的民间舆论怎么控制?谁敢劝和,谁就要被唾沫淹死!

“大将军,高国竖子这是欺吾康国无人!”赵奉帐下有脾气暴躁的直接拍案,“这都嚣张到爬咱们头上屙屎撒尿,咱要是不出兵将他们串一串,国内庶民怎么想咱玉衡卫?其他六卫四率怎么想咱们?满朝文武同僚又怎么想?反正末将是臊得没脸出门!”

厅内有个声音弱弱地辩解一句。

“……这也可能是北漠祸水东引……”

“祸水东引?此前的夜袭可以是第三方祸水东引,挑拨生事,但咱们派了使者去讨要说法,真有误会也该说开了,结果呢?”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