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烫手山芋人嫌之(1 / 2)
&esp;&esp;廷尉狱最好的一间狱房,此时关押着司马门纵马案的主犯常山王司马乂。
&esp;&esp;至于新野王那些人,并不在廷尉狱,而是各自被关押在自己的府邸之中。
&esp;&esp;廷尉狱很安静。
&esp;&esp;或许说司马乂所被关押的这一处很是僻静。
&esp;&esp;几缕残阳照在那里却被无边的黑暗所吞噬,在残破的泥墙上泛不起一丝涟漪,那里像是一副棺材坐落在这偏僻的角落,矮矮的,充满着压抑。
&esp;&esp;即便这是廷尉狱最好的监房,即是监房,那又有什么好地方。
&esp;&esp;实际上,司马乂所处的这个监牢,他已经感觉很不错了,他可是见过他封国里面监牢的模样的。
&esp;&esp;那种牢房味道古怪,而且是雨后的潮湿加上已经干涸的血的味道。
&esp;&esp;整个空间十分昏暗,只有几盏油封闪着微弱的光。
&esp;&esp;被风不经意间的风一吹,就可能灭了两盏。
&esp;&esp;那里常年不见天日,连空气都是浑浊的,一个正常人待着一会儿也受不了,关在那里的人,可能一辈子也出不去了。
&esp;&esp;哎~
&esp;&esp;司马乂轻轻叹了一口气。
&esp;&esp;他自己也不知道要在这牢狱中待几天啊!
&esp;&esp;但他心中的担忧,却是没有。
&esp;&esp;他的后手,现在还没有开始用呢。
&esp;&esp;
&esp;&esp;此时‘凤凰池’中,一群人已经是聚在一起了。
&esp;&esp;所谓之凤凰池,指的是中书省,或许说是中书监。
&esp;&esp;“凤凰池”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是中书省所在地。
&esp;&esp;魏晋时,中书省掌管一切机要,能经常接近皇帝,故中书省称为“凤凰池”。
&esp;&esp;荀勖入晋拜中书监,后做尚书令,尚书令与中书监的职务大体相当,因有人来贺拜,荀勖故作幽默之谈,以离开了凤池为“口实”。
&esp;&esp;此时中书省中,中书监梁王司马彤眉头紧紧的皱起来了。
&esp;&esp;中书省这些年来权势日益增强,以至于荀勖从中书监离职而为尚书令的的时候,愤然而曰:夺我凤凰池,何喜之有?
&esp;&esp;可见这中书监是一个如何显要职位。
&esp;&esp;中书监官位不高,但权势滔天。
&esp;&esp;恐怕赵王最想要的,就是这个中书监了,但很可惜,赵王去了尚书台,做的还不是尚书令,而是尚书右仆射。
&esp;&esp;每每想到此时,梁王司马彤都是可以笑出声来的。
&esp;&esp;但是此刻他却是笑不出来。
&esp;&esp;他梁王司马彤乃是宣帝第八子,辈分算是与赵王一般,都是最高的那一批了。
&esp;&esp;但面对今日的局势,他的眉头还是紧紧的皱着,这哪里是笑不出来,这简直就是要哭出来了。
&esp;&esp;皇帝将这个烫手山芋丢到他手上,要他如何做?
&esp;&esp;“中书令有何话说?”
&esp;&esp;中书省设中书监,中书令各一位,而中书监为首,中书令次之,中书侍郎则为二人之副手。
&esp;&esp;中书令何劭连忙对着梁王司马彤行了一礼,脸上带着些许苦笑。
&esp;&esp;“以老朽而言,此事,恐怕需要斟酌再三。”
&esp;&esp;何劭,字敬祖,陈郡阳夏人,出身陈郡何氏,乃是太傅何曾次子。
&esp;&esp;其博学善属文,熟知近代掌故。少与晋武帝同年,有总角之好。晋国建立后,拜太子中庶子。晋武帝即位,以为散骑常侍,累迁侍中、尚书。
&esp;&esp;晋惠帝即位,初建东宫,拜太师,通尚书省事,加特进,迁尚书左仆射。
&esp;&esp;太子司马遹继位之后,他理所当然的也升了官,成了中书令,可谓是这时代最有权势的几个人之一了。
&esp;&esp;“如何斟酌?”
&esp;&esp;这何劭想要踢皮球,但是这皮球踢来踢去,最后还不是要踢到他梁王身上?
&esp;&esp;梁王希望何劭表态。
&esp;&esp;“这个”
&esp;&esp;何劭的眉头顿时紧皱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