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河间王司马颙(2 / 2)
东西或许没有,但是地方是有的。
&esp;&esp;宫殿也是有的。
&esp;&esp;除了主殿群之外,其他的地方,基本上都成了河间王府。
&esp;&esp;司马颙此时端坐在主位王座之上,在他下首,主殿之中端坐了上百人。
&esp;&esp;其中一列是文官,另外一列是武将。
&esp;&esp;长安驻军十万,但其实这个人数不止十万。
&esp;&esp;十几万,接近二十万。
&esp;&esp;雍州,秦州,凉州,皆是河间王要统管的地方。
&esp;&esp;偏偏这些地方又是最乱的。
&esp;&esp;譬如在雍州,便有了齐万年的起义,河间王是嫌齐万年麻烦,才没有去理会他。
&esp;&esp;若是他想管,恐怕在齐万年萌芽之际,就彻底胎死腹中了。
&esp;&esp;要灭齐万年很容易,但也要付出代价,而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河间王不会去做。
&esp;&esp;在长安盘旋了十多年,河间王是彻头彻尾的秦雍之主。
&esp;&esp;“诸位,洛阳那边来了消息,要我等与朝廷中军里应外合,将齐万年剿灭在潼关之处,诸位有何看法?”
&esp;&esp;司马颙正值壮年,常年戎马,也让司马颙生得壮硕,与洛阳的王侯在皮肤上就有了直接的区别。
&esp;&esp;相比于赵王东海王他们来说,司马颙更像一个军人。
&esp;&esp;“大王。”
&esp;&esp;武将一侧,主位之上站起来了一个披甲将军。
&esp;&esp;他身长八尺有余,满脸须发,身上的肌肉如爬在树上的藤蔓一般,盘虬卧龙,整个人散发着嗜血之气。
&esp;&esp;仅仅是一眼看过去,便知道他非是常人了。
&esp;&esp;“这齐万年现在已经成了气候,要想除去他,可不容易,朝廷说不定是借这个机会削弱大王,我看,此事还是得从长计议。”
&esp;&esp;前锋张方,乃是河间王司马颙手上最锋利的兵刃。
&esp;&esp;“臣下觉得不妥。”
&esp;&esp;文官一列,也站出了一个人。
&esp;&esp;此人身穿官袍,与张方比起来不仅人矮上一头,身形也要瘦弱不少。
&esp;&esp;不过他的气势,却是与张方不逞多让。
&esp;&esp;“参军有何见解?”
&esp;&esp;此人正是河间王参军皇甫商,是河间王的核心谋士。
&esp;&esp;“既然是朝廷的命令,陛下的命令,大王自然不得违抗,若是乱了事,恐怕陛下也会追究责任,这一点,与大王来说可是不利的,况且之前大王以齐万年之事不去洛阳,如今不管此事的话,多少有些说不过去。”
&esp;&esp;正是因为齐万年的事情,司马颙才得以特赦不回洛阳。
&esp;&esp;“也不一定。”
&esp;&esp;在文官一列,又走出了一人,此人正是河间王长史李晗。
&esp;&esp;“大王也可出工不出力,而且,留着齐万年在弘农郡,对大王可是有好处的。”
&esp;&esp;养寇自重
&esp;&esp;齐万年还是有些作用的。
&esp;&esp;诸臣之中,张方算是第一个出来说话的将领,也是唯一一个。
&esp;&esp;参军皇甫商与长史李晗开口之后,文官一列,那些谋士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了。
&esp;&esp;比起成都王来说,河间王司马颙经营多年,手底下的人才也更多一些。
&esp;&esp;听着臣下的意见,司马颙的眼神也微微缩了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