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一章 朝中新贵(2 / 4)

加入书签

的话,倒是显得他小气了。

&esp;&esp;“王弟勿忧,连为兄都能讨一个录尚书事,想来王弟更没有问题的才是。”

&esp;&esp;“希望如此。”

&esp;&esp;司马伦微微一笑,只是这个笑容,看起来有些勉强。

&esp;&esp;为了有录尚书事的这个待遇,他在贾南风在的时候,疯狂献媚,结果还是被张华挡在门外。

&esp;&esp;现在张华依旧在,但是已经挡不住他了。

&esp;&esp;司马遹是新皇帝,只要皇帝让他录尚书事,张华此时也不敢说话。

&esp;&esp;“琅琊王司马睿,国之柱石,宗王典章,增户两千,录尚书事,并有开府之权,钦此。”

&esp;&esp;封赏,与梁王司马彤的别无二致。

&esp;&esp;宗王一列中,司马睿缓缓站了出来。

&esp;&esp;琅琊王英姿勃发,如黑曜石般澄亮耀眼的黑瞳,闪着凛然的英锐之气,在看似平静的眼波下暗藏着锐利如膺般的眼神,配在一张端正刚强、宛如雕琢般轮廓深邃的英俊脸庞上,更显气势逼人,令人联想起热带草原上扑向猎物的老虎,充满危险性。

&esp;&esp;“臣司马睿,谢陛下隆恩,陛下万岁,大晋万年。”

&esp;&esp;“平身罢。”

&esp;&esp;龙椅之上,司马遹轻轻挥手。

&esp;&esp;“谢陛下。”

&esp;&esp;司马睿顿首再拜,这才缓缓起身。

&esp;&esp;如果说之前一个梁王的话,司马伦心情虽然有些别扭,但还掩饰的住,但现在昨天刚刚回来的琅琊王司马睿,居然也得到了封赏,司马伦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

&esp;&esp;而且这种变化是直接刻在脸上的。

&esp;&esp;他生气了。

&esp;&esp;“顺阳王司马畅,国之柱石,宗亲典章,鉴于此功,封爵不变,增户三千,录尚书事。”

&esp;&esp;

&esp;&esp;接下来,司马遹封赏了近十位外封王。

&esp;&esp;这些封王,都是这几日连夜赶过来的宗王。

&esp;&esp;太极殿末尾,王生也看出了这个规律。

&esp;&esp;不管是梁王司马彤,还是琅琊王司马睿,亦或者说顺阳王司马畅,还有后面的人,基本上都是从外面赶回来的封王。

&esp;&esp;司马遹大封这些回都的封王,大概是想要释放一个信号。

&esp;&esp;朕不会对封王下手,并且对于宗亲之间的关系,看的很重。

&esp;&esp;便是王生,也不得不对司马遹刮目相看。

&esp;&esp;这一招下来,那齐王就不敢不回洛阳了。

&esp;&esp;若是司马遹没有这一招,可能有些王侯以自己身体不适为由,拒绝回洛阳,齐王在这些人中间,就不会显得突兀了。

&esp;&esp;但是

&esp;&esp;司马遹给了这些外封宗王封赏,而且还给了录尚书事。

&esp;&esp;这是有野心的王侯都想要的权力。

&esp;&esp;即便是真的身体不适,那些宗王也会赶着回来的。

&esp;&esp;白捡的便宜,没有人会不要的。

&esp;&esp;不过

&esp;&esp;司马遹的想法是好的,但是,让如此多的宗王录尚书事

&esp;&esp;恐怕这局面,日后也很难收拾。

&esp;&esp;总体上看,王生司马遹的这个做法,是有优有劣的。

&esp;&esp;十个外封宗王封赏完了之后,阶上内监的声音又是缓缓传来。

&esp;&esp;“赵王司马伦,国之柱石,宗亲典章,鉴于此功,封爵不变,增户三千,特设赵王司马伦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钦此!”

&esp;&esp;司马伦出列,脸却像是吃了什么不该吃的东西一般,端是难看无比。

&esp;&esp;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esp;&esp;但为什么没有他最想要的录尚书事?

&esp;&esp;不!

&esp;&esp;赵王现在满脸通红,一口老血差点就要喷出来了。

&esp;&esp;他心心想要的录尚书事,别人不经意间便可以得到,他处心积虑,反而得不到。

&esp;&esp;当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esp;&es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