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开皇二年。 &esp;&esp;二月,冰雪解冻。 &esp;&esp;靖忠侯摇袁广志重整旗鼓,率兵攻打凉州。 &esp;&esp;西北战事重启。 &esp;&esp;凉州兵马固城防守,战事又一次陷入僵局。 &esp;&esp;四月,大周王朝派来数万援兵。 &esp;&esp;靖忠侯袁广志一鼓作气,强硬攻城。 &esp;&esp;凉州">
阅读历史 |

第948章 一鼓作气(1 / 3)

加入书签

&esp;&esp;开皇二年。

&esp;&esp;二月,冰雪解冻。

&esp;&esp;靖忠侯摇袁广志重整旗鼓,率兵攻打凉州。

&esp;&esp;西北战事重启。

&esp;&esp;凉州兵马固城防守,战事又一次陷入僵局。

&esp;&esp;四月,大周王朝派来数万援兵。

&esp;&esp;靖忠侯袁广志一鼓作气,强硬攻城。

&esp;&esp;凉州兵马苦苦守城,苦于城内粮草不足,守城器械消耗殆尽,两月后……

&esp;&esp;也就是在这一年的六月,刘宝顺果断下令弃城,退守百里外第二座城池,严防死守。

&esp;&esp;防守线后退,这是一个信号。

&esp;&esp;一个极有可能守不住的信号。

&esp;&esp;靖忠侯袁广志遵照两位陛下的吩咐,穷寇猛追,势要将凉州兵马赶出去。

&esp;&esp;他亲自率领兵将,马不停蹄,继续进攻下一座城池。

&esp;&esp;三个月时间,大周兵马连下五城,距离凉州府城只剩下五十里的距离。

&esp;&esp;凉州府城内,人心惶惶。

&esp;&esp;敌人却来势汹汹,而且粮草充足,器械精良,兵源众多。

&esp;&esp;身为“北梁”皇帝的刘宝顺站在城墙上,望着远处山峰,心情跌宕起伏。

&esp;&esp;“同样是半壁江山,燕云歌兵多将广,赋税收入充足。为何我大梁朝十几年来,一直在为赋税发愁?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esp;&esp;“儿臣听闻,燕云歌重商重农业,轻徭薄赋。实在是想不明白,那般低廉的赋税,还能赋税充足。着实有些糊涂。”

&esp;&esp;刘宝顺也想不明白啊。

&esp;&esp;按道理,轻徭薄赋,朝廷一年的赋税收入必定会减少。

&esp;&esp;可是,在大周境内,竟然反了过来。

&esp;&esp;轻徭薄赋,赋税反而收入颇丰,何解?

&esp;&esp;道理很简单。

&esp;&esp;轻徭薄赋,农人负担减轻,加上朝廷重农助农,即便收成一般,农人多少也有点余粮抗过去。

&esp;&esp;只要能抗住,农人就不会放弃田地,不会卖房卖地,更不会卖儿卖女,卖身为奴。

&esp;&esp;如此一来,有了足够多数量的自耕农,就算轻徭薄赋,积少成多,也能收取大量的赋税。

&esp;&esp;反之……

&esp;&esp;赋税繁重,但凡年景不好,都不用干旱洪涝,就是普通偏下的年景,农人交完沉重的赋税和摊派后,基本上难有存粮。

&esp;&esp;难以熬过寒冷的冬天,以及青黄不接的初春。

&esp;&esp;熬不过去,就只能卖房卖地,卖儿卖女,卖身为奴。

&esp;&esp;自耕农成为田庄奴隶。

&esp;&esp;只要世家的农庄里面多出一个农奴,朝廷就会少一个缴纳赋税的自耕农。

&esp;&esp;恶性循环之下,年复一年,缴纳赋税的自耕农越来越少。

&esp;&esp;就算朝廷接连增加赋税摊派,所能收取的赋税还是一年一年减少。

&esp;&esp;最终结果,就是肥了世家,穷了农人和朝廷。

&esp;&esp;朝廷没钱,农人也没钱,外加商业凋敝,商税不足。

&esp;&esp;到最后……

&esp;&esp;刘家父子为了搞钱,只能对世家大开杀戒,局势进一步恶化。

&esp;&esp;燕云歌吸取前人经验,建立契约精神。

&esp;&esp;朝廷制定一个制度之前,一定要反复调研,确保大部分人受益。

&esp;&esp;一旦制度确定,上至朝廷下至地方官府,就要遵守制度,坚守契约精神。

&esp;&esp;燕云歌立国之初,就坚决反对朝令夕改。

&esp;&esp;朝廷和官府想要建立信用,让商人放心经商,农人安心耕种,书生放心读书,世家忠心跟随,就一定要建立值得信赖的信用体系。

&esp;&esp;别一天到晚,今日一个主意,明日又推翻之前的政策……

&esp;&esp;瞎搞胡搞,迟早完蛋。

&esp;&esp;刘宝顺就是太爱瞎搞胡搞,一会要和世家修复关系,过几日又对世家提起屠刀,谁还敢相信他的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