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77章 闪瞎他们的眼睛(二更)(2 / 3)

加入书签

是冬天,没有高洁的梅花,但是有竹。

&esp;&esp;君子竹,放上一把绝世名琴,坐在竹下弹琴,何等的高雅,何等的出尘脱俗。

&esp;&esp;世家们装面子,都讲究一个清雅!

&esp;&esp;那就做到足够清雅。

&esp;&esp;就连伺候的丫鬟小厮,都透着高冷,绝不谄媚讨好。

&esp;&esp;谄媚讨好的丫鬟小厮见多了,头一次见到玩高冷的。

&esp;&esp;嗯……

&esp;&esp;有点意思!

&esp;&esp;文会开始。

&esp;&esp;无需捧哏,无需热场。

&esp;&esp;一杯清茶,一曲知音,再呈上几本绝世孤本,这场子自然就热了起来。

&esp;&esp;别说……

&esp;&esp;这些世家大佬,基本上都是爱书,喜书之人。

&esp;&esp;就算有个别人装文雅,也都是有着一定程度的文化功底。

&esp;&esp;所以,当绝世孤本书籍呈上来,大家眼睛都直了,心跳明显加快。

&esp;&esp;可以视金钱如粪土,视美人如衣衫,视功名利禄为尘土。

&esp;&esp;但,这个年代的读书人,通指世家子弟,绝不能视书籍为尘土。

&esp;&esp;反而要表现出视书籍为珍宝的情操。

&esp;&esp;当然,这些都是以读书为根基的世家。

&esp;&esp;像燕家那样的,军武起家的世家,就别和他们谈书籍,没劲。

&esp;&esp;还不如谈一谈绝世名剑,更合心意。

&esp;&esp;纪先生身为这场文会的东家,坐在主位上,眼睛一扫,就能看清楚全场每个人的反应。

&esp;&esp;他很满意!

&esp;&esp;精心设计地开场,起到了预料中的作用。

&esp;&esp;“不如就以书,以竹为题,诸位作诗一首,将来集结成册,发行天下,如何?也叫天下人知道今日文会之盛况,若有名作问世,定能传颂天下,传世后人!”

&esp;&esp;这就是文会固定节目,命题作文,做考验一个人的文学功底。

&esp;&esp;从北到南,文人墨客凑在一起,都喜欢搞命题作文这一套。这是传统保留节目。

&esp;&esp;大家发挥才学,将作品集结成册发行,也是一个扬名的机会。

&esp;&esp;虽然,不是人人诗词都好,都能扬名,可万一呢……

&esp;&esp;万一,撞到狗屎运,突然来了灵感,写出一篇传世佳作,再经过刊印发行天下,才名算是有了。

&esp;&esp;有了名声,利益还远吗?

&esp;&esp;所以……

&esp;&esp;文人墨客们,尤其是想要借此出名的世家子弟,都很喜欢文会上的命题作文这个环节。

&esp;&esp;至于学渣,有自知之明,悄悄躲起来就好,权当自己没来过。

&esp;&esp;大家都是历经世故的人,懂得做人留一线,日后好想见的道理,不会拆穿,给人难堪。

&esp;&esp;气氛一热,人人开始行动。

&esp;&esp;有人在荷塘边,有人在竹林深处,有人在花丛中,有人盯着孤本一个劲的看……

&esp;&esp;都是在寻找灵感。

&esp;&esp;即便是命题作文,想要一鸣惊人,文学积累是必要的,瞬间的灵感更是画龙点睛。

&esp;&esp;若没灵感,就只能靠积累,争取写出一篇佳作。

&esp;&esp;纪先生捋着胡须,全场跑。

&esp;&esp;一会到竹林看看,一会到凉亭关心关心,一会到假山上登高望远……

&esp;&esp;忙得不亦乐乎!

&esp;&esp;有人问他,“先生不用写文章吗?还是说先生已经有了思路?”

&esp;&esp;纪先生神秘一笑,“让老夫卖一个关子,等时间一到,老夫必定揭晓答案。”

&esp;&esp;“甚好!如此一来,我倒是对先生的文章充满了好奇。”

&esp;&esp;纪先生打个哈哈,糊弄过去。

&esp;&esp;他从不以文章见长。

&esp;&esp;让他写制式文章,也就是所谓的公文,他比谁都牛。

&esp;&esp;可要他写风花雪月,锦绣文章,他自问比不上这些世家大佬有文学功底。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