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丰收年(2 / 3)
天气不错,称得上是风调雨顺,看着颗粒饱满的稻穗,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
&esp;&esp;田间地头,处处都能看见劳作的身影。
&esp;&esp;没有人闲着,都在奋力开荒挣钱。
&esp;&esp;即便阳光毒辣,也挡不住大家劳作的热情。
&esp;&esp;开荒还有钱拿,有口粮,这么好的事情,以前想都不敢想。
&esp;&esp;过去,朝廷的规矩,开荒都是自带干粮,十抽九。
&esp;&esp;开荒十亩,自得一亩,剩下九亩归官府。
&esp;&esp;现在,同样是十抽九。九亩归东家,剩下一亩就是自己的廉租田。
&esp;&esp;廉租田的租金,低得吓人。
&esp;&esp;一个家庭,只要有十亩廉租田,吃喝基本不愁。
&esp;&esp;更关键的是,开荒有工钱,包两餐。
&esp;&esp;有钱有粮,心头不慌。
&esp;&esp;远处,河面上,来往船只穿梭,络绎不绝。
&esp;&esp;谁能想到,昔日荒无人烟的平阳郡,短短时间,不仅恢复了商贸,而且更胜往昔。
&esp;&esp;每天都有大量的大小商贾,涌入平阳郡,期待着发财。
&esp;&esp;食盐,白糖,布匹……
&esp;&esp;别管什么东西,只要上面手指缝漏一点出来,都抵得上两年辛苦。
&esp;&esp;就算拿不到食盐,白糖等等值钱的玩意,找找关系承包一点小工程也是一条出路。
&esp;&esp;或是买进卖出,做南北货买卖。
&esp;&esp;平阳郡开通了水运,货物来往,更快捷也更方便。
&esp;&esp;货运费用也降低了许多。
&esp;&esp;很多老熟客,都是富贵山庄的时候,就有合作。
&esp;&esp;他们这群人,最是清楚南北商行的变化。
&esp;&esp;东家燕夫人的实力增长,更是啧啧称叹,大呼惊奇。
&esp;&esp;“没亲眼看见,真的不敢相信。这才多长时间,平阳郡就跟换了个天似得。”
&esp;&esp;“几百万贯钱,甚至是上千万贯钱,一口气砸下去,你也能换个天。”
&esp;&esp;说起燕夫人的大手笔,大家都是一脸震惊外加佩服。
&esp;&esp;平阳郡这么短的时间,有如此变化,的的确确,就是靠钱砸出来的。
&esp;&esp;粗略估算一下,一年不到的时间,投入了上千万贯钱。
&esp;&esp;就算是丢水里,也能丢出一个水潭来。
&esp;&esp;那么多钱,砸地上,也能砸出一个坑来。
&esp;&esp;“钱这个玩意,果然是个好东西。”
&esp;&esp;“谁不喜欢钱啊!可说起谁能有燕夫人这般大手笔,这般豪气,几乎是不顾后果的砸钱,当今天下,恐怕就是大正宫里面的皇帝,都没有这个魄力。”
&esp;&esp;“此话言之有理。我行商几十年,走南闯北,各个州府都去过。只有在平阳郡,才能见到这般豪气。”
&esp;&esp;码头繁华。
&esp;&esp;沿着河岸,一排气派的二层砖瓦房修建。
&esp;&esp;一排数下去,全都是酒楼客栈。
&esp;&esp;客商们在下人的码头,下了船,就可以直接在河岸边的客栈投宿,酒楼用餐。
&esp;&esp;中高低档全有,满足各种人的需求。
&esp;&esp;坐在二楼靠河岸的包间内,远远地就能看见远处下人的码头。
&esp;&esp;更远处,一个小黑点,就是下货的码头。
&esp;&esp;无数力夫,在下货的码头来来回回,扛着货物,走路带风。
&esp;&esp;这是什么?
&esp;&esp;这就是繁华!
&esp;&esp;这就是希望!
&esp;&esp;这就是商业气息,市井气息。
&esp;&esp;一阵微风,河面上波光粼粼。
&esp;&esp;以前被淤泥堵塞的河道,经过疏通,不仅河面扩宽了一二十仗,河床也下降了数仗。
&esp;&esp;遇到夏汛,洪水暴发,也不用担心水面上涨到河岸。
&esp;&esp;“……想当初啊,富贵山庄就这么大一点。”
&esp;&esp;商贾们回忆当年,竖起一根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