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仇恨的滋味(1 / 3)
&esp;&esp;东平王是个偏心眼。
&esp;&esp;投降这种事情,自然不肯让宝贝儿子萧逊去办,多没面子啊!
&esp;&esp;说不定还要被人言语折辱,甚至还有更过分的情况。
&esp;&esp;投降,自然是让大儿子萧过出面。
&esp;&esp;东平王吩咐萧过的时候,毫无愧疚,一脸理所当然。
&esp;&esp;萧过则是面色平静,似乎早已经习惯了替父王干脏活累活。
&esp;&esp;他领了命令,没有耽误,直接拿着东平王的手令,前往北军大营投降。
&esp;&esp;仗,打到现在,北军早已经做好了接纳天下诸侯王投降的准备。
&esp;&esp;只是没想到,第一个跑来投降的人,会是东平王。
&esp;&esp;东平王打仗的本事稀松平常,投降的反应倒是很快。
&esp;&esp;因粮草被烧,大家都还在观望风向,他已经做出了投降的决定。
&esp;&esp;很不错!
&esp;&esp;北军将领痛快的接纳了东平王投降。
&esp;&esp;对于萧过,并没有为难,只是言语上难免会讥讽几句。
&esp;&esp;北军派出兵将,接管东平王府军队,暂且将东平王府一干人等关押,好吃好喝养着,等待皇帝谕旨。
&esp;&esp;……
&esp;&esp;东平王率先投降,消息迅速传遍天下,举世震惊!
&esp;&esp;当然,最震惊的莫过于那群还打算死战到底的诸侯王。
&esp;&esp;“东平王老贼,竟然胆敢主动投降,坏我大业,该死!”
&esp;&esp;“东平王脑子不好使,打仗的时候,总比旁人反应更慢一些。没想到,投降,他倒是比谁都反应快。”
&esp;&esp;“老贼,当初就该一刀宰了他。”
&esp;&esp;东平王投降,天下诸侯王的联盟被破坏。
&esp;&esp;人心思动,无心战事。
&esp;&esp;接下来,到底是战,还是降?
&esp;&esp;如果选择战,该如何战,战到何种程度是合适的?
&esp;&esp;若是降,该如何降?
&esp;&esp;投降也得讲究策略方法。
&esp;&esp;像东平王那种软骨头,万万不行。
&esp;&esp;就算是投降,也得有骨气地投降,叫朝廷不敢小觑。
&esp;&esp;……
&esp;&esp;诸侯王人心不稳,京城朝堂却一片欢欣鼓舞。
&esp;&esp;粮草被人放火烧了,本以为战事将重起波澜,没想到东平王竟然降了。
&esp;&esp;就有朝臣私下里议论。
&esp;&esp;“当初放走东平王是对的。没有东平王,就无人带头投降。”
&esp;&esp;“当初,分明是萧逸那个乱贼,放走了东平王。”
&esp;&esp;“萧逸敢放走东平王,显然陛下是默许的。总不能一边杀人家爹,一边又让人家效忠。”
&esp;&esp;“哼!说不定东平王投降,就是陛下和萧逸联手安排的一出大戏。”
&esp;&esp;“此话何意?”
&esp;&esp;“从一开始,萧逸假公济私,放走东平王,就是计划好的。放走东平王,让东平王打入诸侯王,刺探消息。等到战局即将分出胜负,东平王率先投降,以作表率。这里面一连串的事,从起事到投降,都有东平王的影子。这一切不是安排好的,又是什么?”
&esp;&esp;众臣连连点头。
&esp;&esp;“此话有理!陛下好深沉的心思。”
&esp;&esp;“最该死的,难道不是萧逸竖子吗?杀陶老二,利用亲爹,给陛下做走狗,当真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陶老二最惨,竟然白死!”
&esp;&esp;“当初萧逸不杀陶老二,陶老二迟早也是死。连陶老爷子都保不住性命,何况陶老二那个棒槌。”
&esp;&esp;“陛下好算计!将我们所有人都蒙在鼓里,重用一个不忠不孝之人。萧逸此子,头生反骨,得宰了他。”
&esp;&esp;“最想宰了萧逸的人,非陶家莫属。等战事结束,我倒是要看看陶家如何与萧逸同朝为官,陶皇后如何能咽下这口气。”
&esp;&esp;“届时有好戏看,哈哈……”
&esp;&esp;诸多朝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