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8章 粮食(2 / 3)

加入书签

sp;&esp;舍不得吃,舍不得穿。

&esp;&esp;想赚他们的钱,难啊!

&esp;&esp;四季布庄能生存下来,让流民心甘情愿掏钱消费,良好的服务态度肯定起到了促进作用。

&esp;&esp;杜先生观察了一番,正是傍晚放工时间,一炷香的时间,布庄就来了三拨客人。

&esp;&esp;低价区,高价区,泾渭分明,互不干扰。

&esp;&esp;装饰区,也进行了区分。

&esp;&esp;小小布庄,区域划分合理,可谓是五脏俱全。

&esp;&esp;货物备得也很全,做工扎实。

&esp;&esp;杜先生随意挑选了几根木簪,雕工挺好的,然后结账走人。

&esp;&esp;计小四一边将木簪包起来,一边说道:“先生还需要别的吗?我们新进了一批香囊,除了常见的茉莉香,桂花香,还有牡丹花香,药香……”

&esp;&esp;计小四算是看出来,眼前这位先生眼界高,估摸是看不起店里的货物。

&esp;&esp;偏偏对方又买了木簪,于是他灵机一动,开始推销香囊。

&esp;&esp;他判断,眼前这位顾客,可能喜欢独特一点的物件。

&esp;&esp;价值其次,关键是要投其所好。

&esp;&esp;当杜先生听到木棉香,他果断说道:“拿几个木棉香的香囊给老夫看看。”

&esp;&esp;“好嘞!”

&esp;&esp;计小四不管拿出木棉香,其他少见的香囊也都拿出来。

&esp;&esp;生意嘛,无非就是尽力。

&esp;&esp;香囊针线极好,一看就知道是专业的针线娘子缝制,绝非哄人的稀烂货。

&esp;&esp;香囊里面的香包,味道也很独特。

&esp;&esp;“你们制作香囊,莫非有特殊手艺?”

&esp;&esp;花香长期不散,又不会浓郁刺鼻,挂在腰间,真正合适。

&esp;&esp;计小四含笑道:“客人好眼力,我们家的香包,都是大师傅独特手艺调制。保证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esp;&esp;杜先生问道:“京城的四季布庄,和你们是一家?”

&esp;&esp;哎呀,这位客人是京城来的啊。

&esp;&esp;看来对方应该是东家的客人。

&esp;&esp;计小四热情道:“京城的四季布庄,是二分店。我们这里,是一分店。”

&esp;&esp;杜先生笑了笑,“你们东家做生意有意思,开布庄,不先在京城开店,反而选在荒僻的山庄开店。京城的分店,成了二分店,有点意思。”

&esp;&esp;计小四含笑说道:“客人有所不知,我们店从一开始,宗旨就是服务广大开荒流民,并没指望赚钱。后来生意起来了,才考虑在京城开分店。”

&esp;&esp;这话,听听就成,别当真。

&esp;&esp;开店做生意,哪能不赚钱。

&esp;&esp;服务开荒流民,不过是赚钱的一种手段。

&esp;&esp;他笑着,内心很佩服燕云歌。

&esp;&esp;玩得好一手左手倒右手的把戏。

&esp;&esp;开荒流民累死累活,攒点粮食,一个转手又回到了她的手中。

&esp;&esp;流民还要感恩戴德,给他们生活带来了方便。

&esp;&esp;难怪燕云歌手中不缺粮,因为每日都有粮食入账,重新回到仓库。

&esp;&esp;要是燕云歌得知杜先生所思所想,定会回敬他一个大大的“呸!”

&esp;&esp;流民每天消费是有限的,那点粮食,能顶什么用。

&esp;&esp;以为她赚了流民很多钱,殊不知离着赚回本钱,还遥遥无期。

&esp;&esp;那点利润,还不够她投入的本钱零头。

&esp;&esp;今年,又招收了几大千流民开荒。

&esp;&esp;加起来近两万流民吃饭,每天光是支付给流民的粮食,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esp;&esp;为此,她又从少府购入了一批陈粮。

&esp;&esp;她都快成为少府的粮食消费大户,乐得少府一干官员合不拢嘴。

&esp;&esp;放在仓库里的陈粮,总算有了去处,还能卖钱。

&esp;&esp;杜先生随手挑选了五个香囊,加上之前的簪子,总计消费两贯钱。

&esp;&esp;嗯,杜先生挑选的都是好物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