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四十七 苏咏霖决定尝试(1 / 2)
&esp;&esp;面对明国的攻势和革命思想的传播,一团乱麻的封建奴隶混沌体金国直接被撕碎了。
&esp;&esp;金国统治者无论是之前的完颜亮还是之后的完颜雍,都没有想到或者利用女真族群这个身份认同来对抗苏咏霖统领的光复军。
&esp;&esp;倒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他们根本做不到。
&esp;&esp;他们也没有把底层女真人和他们自己摆在同样的群体当中,他们自己打心眼儿里认为底层女真人与他们不是一样的。
&esp;&esp;所以金国直接内部爆破了。
&esp;&esp;南宋倒是想要抵抗,领导者也更聪明,读了洪武政论之后,祭出了孔子的大旗。
&esp;&esp;他们试图用儒家思想所囊括的身份、文化与政治三重认同团结官僚、地主等国家精英,以此来对抗明国的阶级认同。
&esp;&esp;事实证明,这不是什么好的方法。
&esp;&esp;想要完成这个高级层面的认同,自己就要真的切身实际的去做。
&esp;&esp;说要建设大同社会,要走圣人门路,那就要真的去做,真的去克己复礼,真的去实现孔老夫子的梦想。
&esp;&esp;路走不下去可以调整,不能直接躺平或者放弃,好不容易出个王莽、蔡京要践行大同社会的理想,还要直接把他们打倒在地,一个是篡逆之贼,一个是六贼之首。
&esp;&esp;口号喊得震天响,私底下却男盗女娼狼狈为奸,尽做一些苟且钻营之事。
&esp;&esp;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儒家门徒们自己人都不相信自己人所说的,纯粹只是为了利益结合,大难临头各自飞,谁管他人死活?
&esp;&esp;苏咏霖敏锐地察觉到了南宋内部的混沌,直接以【大同社会】为切入点,轻而易举的撕开了南宋儒家门徒们脸上虚伪的假面。
&esp;&esp;这波操作使得南宋内部的一部分心怀理想的读书人直接跳反,成为了革命思想的认同者,然后反戈一击。
&esp;&esp;南宋土崩瓦解。
&esp;&esp;有了这两个成功的桉例,苏咏霖逐渐意识到在这个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大规模思想解放的时代以革命思想进行开拓,或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
&esp;&esp;没了民族主义的阻碍,没有了民族之间互相的仇视,革命的思想究竟能在世界各地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esp;&esp;艰难险阻不会少,交通也好,教育也好,都是很大的问题。
&esp;&esp;但是面对一张白纸,就有无限的可能性。
&esp;&esp;所以苏咏霖决定尝试。
&esp;&esp;与他不同,赵玉成则是出自一种对自身担忧的想法,担心一国革命完成之后大家会懈怠、腐化,会想要追求享受而放弃曾经的坚持,于是让明国堕落回封建的模样。
&esp;&esp;所以他要让大家走向长期革命的道路,给大家不断地找事情做,以此断绝他们腐化的可能。
&esp;&esp;这很奇妙。
&esp;&esp;两个人的出发点完全不同,但是最终的结局却指向了同一个目标。
&esp;&esp;苏咏霖向赵玉成仔细讲述了一下自己关于这件事情的考量。
&esp;&esp;赵玉成也从自己的角度讲述了一下自己的思考。
&esp;&esp;“原来如此,您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决定进行世界革命的?”
&esp;&esp;“是的,我经过充分的考虑,感觉这样做是可行的,所以决定尝试,我不能让我们成为世界上被孤立的少数派。”
&esp;&esp;苏咏霖笑道:“我倒是没想到,我们有着不同的考量,却走上了同一条路。”
&esp;&esp;赵玉成也笑了出来。
&esp;&esp;“与我相比,您的思考更加深远,有意义,倒显得我所想的十分浅薄了。”
&esp;&esp;“思想无分深远与浅薄,只要愿意思考,愿意学习,愿意进步,就是个合格的革命者,你所想的也很好,也是解决我们内部不断出现的一些官僚化倾向的一种方法。”
&esp;&esp;苏咏霖拍了拍赵玉成的肩膀,笑道:“你能为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思考,在我看来是很不错的一件事情,之后若还有什么想法,可以多写信和我交谈,虽然我们不能时时相处,通信却不是难事。”
&esp;&esp;“这也是我所希望的。”
&esp;&esp;赵玉成高兴极了,看着苏咏霖的眼神像是在黎明前眺望太阳升起的地方一般。
&e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