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六百四十九 读书就是为了钱和女人?(2 / 2)

加入书签

无语,在内部会议上多次强烈抨击赵恒的这一做法,认为这是极为短视、丑陋的行为。

&esp;&esp;勤学向上、实现终极理想,治国平天下,那是多么崇高的一件事情?

&esp;&esp;理想主义在现实主义者面前会显得幼稚,但是没有理想主义,也就没有现实主义的进步了。

&esp;&esp;所以读书进学当然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这样最高等级的理念,历朝历代也都是如此坚持的,只有你赵家皇帝用赤裸裸的金钱和女人来笼络士人。

&esp;&esp;读书就是为了钱和女人?

&esp;&esp;堂堂皇帝和国家宣传机器居然那么直接纯粹?

&esp;&esp;老美都知道厚颜无耻死乞白赖的宣扬自己是民主灯塔,做了坏事死不承认,死抱着自由民主的旗帜不松手,大有一副死都要和自由民主死在一起的架势,就算全世界都知道老美的德行,人家自己骗自己骗得一愣一愣的。

&esp;&esp;轮到你大宋倒好,直接承认做你赵家的官就是为了钱和女人。

&esp;&esp;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esp;&esp;辛弃疾此时的感觉也和苏咏霖一样,和这帮人是真的没什么可说的了。

&esp;&esp;他没什么说的,汤思退却有很多想要问的。

&esp;&esp;且不说辛弃疾的来意,就说日前他听闻的明国要开科举并且对科举制度作出重大改革的传闻,他就很感兴趣。

&esp;&esp;这种非正式的半官方接风宴会上不适合谈论正事,但是谈谈科举未尝不可。

&esp;&esp;于是汤思退就把话题引到了科举考试上。

&esp;&esp;“听闻北朝即将开办科举,且要对科举做出一些更改,敢问可有此事?”

&esp;&esp;“确有此事。”

&esp;&esp;辛弃疾正好也不想再谈这类事情,便顺着汤思退的话题继续了下去。

&esp;&esp;“这具体更改哪些方面呢?”

&esp;&esp;汤思退帮辛弃疾倒了一杯酒。

&esp;&esp;“改的还是比较多的,简单来说,就是皇帝陛下准备恢复唐时分科取士的办法,招募更多的人才。”

&esp;&esp;辛弃疾话说完,汤思退端着酒壶愣了一下。

&esp;&esp;“分科取士?”

&esp;&esp;“对,分科取士。”

&esp;&esp;“这……倒是很大的变动啊。”

&esp;&esp;汤思退放下了酒壶,开口道:“做出如此之大的变动,北朝不担心引起一些混乱吗?”

&esp;&esp;“当年南朝的王相公是如何取消分科取士的?如今我朝不过是恢复而已。”

&esp;&esp;辛弃疾带着些嘲讽的意味笑了笑。

&esp;&esp;“这……呵呵呵呵……”

&esp;&esp;汤思退尴尬一笑。

&esp;&esp;“我朝之分科取士,倒也不完全和唐时一致,也是有很多变更的。”

&esp;&esp;辛弃疾的心情渐渐好起来,夹了一块肉送到嘴里:“我朝之分科取士,分文理法工四科,每一刻都有对应的考题与取中标准,中试之后都是进士,不分高低贵贱。”

&esp;&esp;“文理法工?这……敢问辛总长,何为文理法工四科取士?”

&esp;&esp;汤思退觉得有点难以理解。

&esp;&esp;法倒是可以理解,可是这文代表什么?理代表什么?工……不会是工匠的工吧?

&esp;&esp;汤思退的问题很快得到了辛弃疾的解答。

&esp;&esp;“文就是与南朝现在的进士科取士一样的考试,主要考经典,当然了,我朝还增加了农业相关的内容和《荀子》相关的内容。”

&esp;&esp;辛弃疾第一个解答就让汤思退震惊了。

&esp;&esp;考农业什么的还不算什么,但是这个《荀子》,是那个被宋儒广泛批判的《荀子》吗?

&esp;&esp;那个宣扬人性本恶所以不为人待见的《荀子》吗?

&esp;&esp;“辛总长,这荀子该不会是……”

&esp;&esp;“就是大儒荀子所著的《荀子》。”

&esp;&esp;辛弃疾笑着点了点头:“我朝陛下非常喜欢荀子,决定将荀子纳入科考范围之内,与其他经典并行。”

&esp;&esp;汤思退顿时被雷的外焦里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