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二百八十六 他真的很佩服这个男人(2 / 2)

加入书签

&esp;&esp;不会爆炸的实心弹对付会移动的步军、骑兵以及厚实的城墙的确没太大作用,更多得靠运气,但是用在水战上就不一样了。

&esp;&esp;实心弹只要打中,木制船只是没有抵抗能力的,集中火力轰击,甚至可以直接把船只击沉击碎,那船上的水兵就算不被打死,也会被淹死。

&esp;&esp;装备火炮的水军对于没有装备火炮的水军的杀伤力度简直是无解的。

&esp;&esp;对付金国大概率是用不上了,也来不及,更加没有必要,就金国水军那种业余的水平,南宋的私盐贩子都能把他们收拾的服服帖帖。

&esp;&esp;但是未来对付南宋强大而专业的水军,苏咏霖这支经验还不是那么足够的水军可能就较为吃力了,光靠数量和跳帮战想要一举歼灭南宋水军,难度很大。

&esp;&esp;但是如果可以装备火炮,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到时候一战覆灭南宋水军主力也并非不可能。

&esp;&esp;失去了水军主力,南宋就失掉了一层可靠的防火墙。

&esp;&esp;对上野战十分拉胯的南宋军队,苏咏霖有着十足的把握,能用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兵团精锐把他们的头给打爆。

&esp;&esp;这样看来,关于使用火药发射的火炮的研究是时候展开了。

&esp;&esp;正好,粗糙的颗粒化火药技术已经差不多熟练,比起原始的粉末状或者膏状火药,颗粒化的火药无疑有着更强的爆发力。

&esp;&esp;以此为基础,研究管型火器倒也恰如其分。

&esp;&esp;而且这一时期,通过对河北的占领,苏咏霖在河间、任丘等地得到了有一定规模的硝矿,可以在一定意义上确保火药的稳定产出。

&esp;&esp;没有占据河北之前,苏咏霖所使用的火药大部分都是缴获得到的,只有一小部分是自己产的,自己产的火药还是依靠从厕所、猪圈里刮取来的硝所制造,数量十分有限。

&esp;&esp;火药的消耗量看起来不大,但是真的要打上头了,一战下来几万斤几万斤的消耗都是正常的,没有充分的火药储备,根本打不了热武器战争。

&esp;&esp;而现在情况有了好转,得到了稳定产量的硝矿,虽然产量不大,却也比单纯的从厕所、猪圈等地刮取硝再熬制要好得多。

&esp;&esp;尽管如此,他现在也不能失去厕所和猪圈等地收集到的那些硝,光靠那几个产量不怎么大的矿场,想要让火药产量增大,难度还是很大的。

&esp;&esp;也就是现在没有以火药武器作为主要战争兵器,他的部队还是冷兵器军队,不然的话就真的很困难了。

&esp;&esp;所以苏咏霖把军械司主簿时征叫来,授意他组建一支专门取硝的队伍,专门在厕所、猪圈等地刮取少量的硝。

&esp;&esp;虽然少,但是积少成多,总也比没有要好。

&esp;&esp;与此同时,他要求军械司专门负责研究火药和火器的部门转换思路,从改良飞火枪的层面做出改变,专门研究管型火器。

&esp;&esp;参考铜铸大钟的技术,尝试用铁筑造炮管子,炮管子里要放一颗大铁球,他们得想办法用火药把大铁球从炮管子里发射出去,炮管子还不能出事儿。

&esp;&esp;说是这样,苏咏霖也不是什么专业人士,只能说个大概,接下来的只能让他们自己摸索去。

&esp;&esp;不过摸索归摸索,苏咏霖特意提醒了他们。

&esp;&esp;“火药爆炸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你们铸造的铁管子务必要厚实,不能太薄,铸造出来了,试验发射的时候,你们务必要躲得远远地,要找好掩体,千万不能就傻傻地站在附近,不然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明白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