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辛弃疾对于胜捷军的这一目标感到不可思议。 &esp;&esp;但是他随后又联想到苏咏霖这个出身宋国却来金国造反并且明确表示不信任宋国的人…… &esp;&esp;他忽然有了一种极强的既视感,可是他又不敢直接询问苏咏霖。 &esp;&esp;于是来到东平府之后,他打听到新成立的部门指导司正在广泛培训名为指导员的人才,好像就是专门负责这部分理论">
阅读历史 |

一百八十二 辛弃疾急切地想要寻找到答案(1 / 2)

加入书签

&esp;&esp;辛弃疾对于胜捷军的这一目标感到不可思议。

&esp;&esp;但是他随后又联想到苏咏霖这个出身宋国却来金国造反并且明确表示不信任宋国的人……

&esp;&esp;他忽然有了一种极强的既视感,可是他又不敢直接询问苏咏霖。

&esp;&esp;于是来到东平府之后,他打听到新成立的部门指导司正在广泛培训名为指导员的人才,好像就是专门负责这部分理论工作的,于是他就前往旁听。

&esp;&esp;田珪子没有阻拦,让他跟班旁听。

&esp;&esp;在旁听的过程之中,辛弃疾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了这套上等人和牛马的理论,意识到他所猜测的并不假。

&esp;&esp;胜捷军并不认为他们的敌人只是金国女真人,而是将一个名为上等人的群体看作敌人。

&esp;&esp;上等人不单单是女真人,也包括所有为非作歹的汉人、契丹人、奚人,甚至不单单是金国,南边的宋国,西边的西夏,甚至还有西南的大理国,都有上等人的存在。

&esp;&esp;胜捷军的斗争方式是团结被当做牛马的农民们,唤醒他们的战斗意志,解开他们的锁链,让他们得到解放,并且加入胜捷军,一起战斗。

&esp;&esp;胜捷军的最终目标是利用穷苦农民的力量掀翻所有上等人,建立一个真正不再有上等人和牛马之分的国度,让人们安居乐业,共享太平。

&esp;&esp;掀翻金国夺回中原只是第一步,之后,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esp;&esp;而为了实现这个共同的理想,掀翻金国女真人的政权作为大家的基业就是必须要办到的。

&esp;&esp;为此,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也要掀翻金国政权,初步建立属于全体穷苦农民的国度。

&esp;&esp;所以说,胜捷军并不是单单为了反金,而是有更大的图谋?

&esp;&esp;宋,西夏,大理,都在胜捷军的目标范围之内?

&esp;&esp;而且似乎还不仅仅是如此。

&esp;&esp;上等人?

&esp;&esp;官僚和地主豪强?

&esp;&esp;都是敌人?

&esp;&esp;胜捷军到底要干嘛?

&esp;&esp;辛弃疾在这一阶段是恐惧大于疑惑的。

&esp;&esp;他怀疑自己加入了一个奇怪的恐怖组织,因为这种激进的思想和传统儒家思想的一些内容是完全不同的,甚至是相互冲突的。

&esp;&esp;可是胜捷军军队之中那种蓬勃向上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氛围却让他更加的困惑了。

&esp;&esp;这样一个充满了友爱和欢笑的团体,就算是他也能感觉到蓬勃的正能量,所有人进入这个团体之后都会在短时间内被这样的氛围所同化,变得开朗,愿意谈笑。

&esp;&esp;完全没有普通军队里那种森严的等级制度和死气沉沉的氛围。

&esp;&esp;更不用说胜捷军的士兵们和百姓相处极为融洽,军队集体出动帮助百姓干农活干杂活都是常态。

&esp;&esp;而这也是儒家思想中所描述的大同社会的一种表现。

&esp;&esp;大同社会是传统思想所认定的最高等级的理想社会,为历代儒客所推崇,其理念就是天下为公,一切都是公有,为天下人服务。

&esp;&esp;权力也好,财物也好,食物也好,都是公有,即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esp;&esp;这一点,辛弃疾在其他地方没有见到,但是在胜捷军内部却见到了。

&esp;&esp;胜捷军讲究一个一切缴获归公,一切财富归公,然后由胜捷军组织进行公正科学的分配,分配模式受所有人监督。

&esp;&esp;除了正常的兵饷和战功受赏之外,胜捷军士兵们没有其他的财富来源,可是他们的生活却得到了极大的保障,并没有忍饥挨饿的情况存在。

&esp;&esp;光一个一日三餐就已经可以凌驾于其他所有军队之上了,更不用说其他的一些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物质,如衣物、汗巾等等,胜捷军都可以给士兵提供。

&esp;&esp;从这些情况上来看,辛弃疾确定胜捷军的确是做到了【缴获归公,也用于公】这样一件事情。

&esp;&esp;没有士兵认为缴获归公是一项不合理的规定。

&esp;&esp;或许他们在其他军队里都是把缴获当做自己的私产,而进入胜捷军之后,就开始认同缴获归公理念。

&esp;&esp;上至苏咏霖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