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说书人》(3 / 3)

加入书签

,也终究是异乡人。

&esp;&esp;等回到故里,或许没有什么人认识他们,但是那盛开的桃花依旧像是昨日的一样!

&esp;&esp;初闻未知曲中意,再闻已是曲中人!

&esp;&esp;……

&esp;&esp;歌曲演唱到这里,不论是板鼓、胡琴,还是其他地一些属于京剧的传统乐器,声音突然变低了下来,突然奏响的,是电吉他的声音。

&esp;&esp;在电吉他的背景音乐中,人们清晰听到了有人在用津天方言对话:

&esp;&esp;“弟弟!”

&esp;&esp;“干嘛呀?”

&esp;&esp;“弟弟!”

&esp;&esp;“哎呦,到底干嘛?”

&esp;&esp;“弟弟,这猴儿卖吗?”

&esp;&esp;“我跟你说啊,这猴儿不卖……”

&esp;&esp;这一段背景音乐里的对话,对在现场的津天人来说,充满了亲切感。

&esp;&esp;在歌曲里面融入方言?

&esp;&esp;这对这个世界来说,绝对是首创了!

&esp;&esp;现场甭管是来公园里遛弯儿的,还是抱着自家‘宝贝’过来进行鉴定的,90都是津天人,听着音乐中的对话,他们全都笑了起来。

&esp;&esp;卖猴儿,这刘子夏还真能想啊?

&esp;&esp;“在坐的看官,莫想太多

&esp;&esp;书中故事,是世间蹉跎

&esp;&esp;各人心中,它自有评说

&esp;&esp;听完这段,一笑而过…”

&esp;&esp;十几秒的间奏过去,刘子夏的歌声再次响起。

&esp;&esp;比起歌曲高潮部分的声嘶力竭,后面的旋律稍微变得和缓了一些。

&esp;&esp;而歌词的含义,也从刻画说书人的形象、总结说书人说的故事,转变到说书人说的故事所产生的印象以及含义。

&esp;&esp;月有阴晴圆缺,世间故事不外乎悲欢离合,说书人也难免深陷其中。

&esp;&esp;这说的是别人的故事,道的却是自己的情绪。

&esp;&esp;说白了,这些故事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是假的,一切都不过是为了时间的蹉跎,至于对故事的评断……

&esp;&esp;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故事也好、人物也罢,什么样的评断都是自己的理解,笑笑就过了。

&esp;&esp;“城中楼阁,几经风霜

&esp;&esp;天涯游子,一梦黄粱

&esp;&esp;神鬼志异,荒唐一场

&esp;&esp;谈笑一段,半生疏狂…”

&esp;&esp;现场的观众以及直播间前的网友们,跟随着歌曲的旋律,跟着一起哼唱了起来。

&esp;&esp;尽管歌词比较难记,但是这段高潮部分,听上这么几遍,还是能够记住的。

&esp;&esp;就在观众和网友们以为刘子夏会重复演唱高潮部分的时候,接下来的歌词变了:

&esp;&esp;“这江山风雨,岁月山河

&esp;&esp;人世苦短,又有几人看破

&esp;&esp;大梦一场也只是戏中你我

&esp;&esp;欲知后事如何,且听我下回分说!”

&esp;&esp;歌曲的旋律从极低猛然拔高起来,而且这歌词也得到了升华。

&esp;&esp;人生苦短,但是这个道理却没有多少人看破,只想着在这人生路上挣扎,等到最后醒悟的时候,恐怕才能明白,一切不过是大梦一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